草捆捡拾车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高效收集、搬运秸秆草捆的专用设备,其安全操作和规范使用直接关系到作业效率、设备寿命及人身安全。以下从作业前准备、操作规范、维护保养、安全防护等方面详细介绍使用注意事项:
一、作业前准备:检查与调试是安全作业的基础
1.设备全面检查
核心部件检查:
捡拾机构:检查捡拾齿、链条、输送带的松紧度和磨损情况,确保无断裂、变形或卡滞(如捡拾齿脱落可能导致草捆拖拽时散落或设备损坏)。
液压系统:检查液压油液位、油管接头是否渗漏,液压泵、油缸工作是否正常(液压系统是控制草捆提升、输送的关键,渗漏可能导致动作失灵)。
传动系统:检查齿轮箱、传动轴、皮带的润滑和张紧度,确保无异响或松动(传动故障易引发设备骤停或动力中断)。
行走与制动:若为自走式捡拾车,需检查轮胎气压、制动系统灵敏度,确保行驶和停车安全;牵引式捡拾车需检查与拖拉机的连接销、挂钩是否牢固。
安全装置检查:确认防护栏、防护罩(如传动轮、链条的防护壳)是否完好,警示标识(如旋转部件提醒)是否清晰,避免作业中人员接触危险部位。
2.场地与环境确认
清理作业区域:移除场地内的石块、金属杂物、树桩等障碍物,避免捡拾时卷入设备导致部件损坏或草捆污染。
评估地形条件:在坡度较大、泥泞或松软的地块作业前,需确认地面承载能力,防止设备陷车或侧翻;低洼积水区域需绕行,避免液压系统进水。
天气条件:避免在暴雨、大风(风速≥6级)或能见度低(如大雾、夜间无照明)的环境下作业,防止滑倒、碰撞或操作失误。
3.人员与操作培训
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,熟悉设备性能、操作流程及应急处理方法,严禁无证或非专业人员操作。
作业前明确沟通信号(如牵引式捡拾车与拖拉机驾驶员的配合手势或对讲机联络),避免协同作业时因指令误判发生事故。
二、作业中操作规范:高效与安全的平衡
1.启动与运行控制
启动前确认设备周围无人(尤其是捡拾机构、输送带附近),挂空挡启动发动机,怠速运转3~5分钟,待液压系统、传动系统压力稳定后再开始作业。
控制行驶速度:根据草捆密度、场地平整度调整车速(一般建议≤5km/h),避免高速行驶导致草捆捡拾不整齐、输送带堵塞或设备颠簸损坏。
捡拾高度调整:根据草捆摆放高度和地面平整度,通过液压装置调节捡拾机构离地间隙(通常保持5~10cm),过高易漏捡,过低易刮擦地面、卷入泥土。
2.草捆收集与堆放规范
捡拾时保持设备直线行驶,避免频繁转向导致草捆在输送带上偏移、掉落;若草捆摆放散乱,需人工辅助归拢后再捡拾,防止单个草捆卡滞输送机构。
堆放草捆时控制堆叠高度:根据设备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,堆叠高度不宜超过设备护栏高度的1.2倍,且需左右对称堆放,避免重心偏移导致侧翻(尤其在转弯或斜坡作业时)。
及时清理堵塞:若草捆、秸秆缠绕在捡拾齿或输送带上,需立即停机、熄火,待设备完全静止后人工清理,严禁在运行中用手或工具伸入处理。
3.特殊场景操作注意事项
斜坡作业:坡度超过15°时需谨慎操作,优先沿坡长方向行驶(避免横向斜坡作业),必要时降低装载量,防止设备重心不稳侧翻。
穿越障碍物:通过田埂、沟渠时需减速,确认捡拾机构已提升至最高位置,避免碰撞损坏;经过输电线下时,保持设备与电线的安全距离(≥3m),防止触电。
夜间作业:需开启设备照明和警示灯,确保视线清晰,且作业区域周边设置反光标识,避免其他车辆或人员误入。
三、作业后维护保养:延长设备寿命的关键
1.清洁与检查
作业后彻底清理设备表面的秸秆、泥土,重点清理捡拾齿间隙、输送带滚筒及液压油缸表面,防止残留杂物腐蚀部件或影响下次启动。
检查关键部件磨损情况:如捡拾齿是否变形、断裂,输送带是否有撕裂、跑偏,链条是否松动、缺油,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维修。
2.润滑与紧固
按设备说明书要求,对传动链条、轴承、齿轮箱等部位加注润滑油(脂),确保运转顺畅,减少摩擦损耗。
检查各连接螺栓、销轴是否松动(如捡拾机构支架、输送带框架),对松动部位及时紧固,防止作业中部件脱落引发事故。
3.液压系统与动力系统保养
液压系统:作业后检查液压油位,若不足及时补充同型号液压油;定期更换液压油滤芯(一般每作业50小时),防止杂质进入油缸或泵体导致故障。
动力系统(如自走式捡拾车发动机):按发动机说明书定期更换机油、滤芯,检查水箱水位和燃油量,确保下次作业时正常启动。
4.长期存放注意事项
若长期停用(如换季),需将设备停放在干燥、通风的库房内,避免露天淋雨生锈;轮胎需撑起或定期转动,防止长期受压变形。
存放前放空液压系统余压,拆除电瓶接线(避免亏电),在金属部件表面涂抹防锈油,对输送带等橡胶部件覆盖防晒布,防止老化。
四、安全警示与应急处理
严禁违规操作:作业时严禁站在捡拾机构前方或输送带两侧,禁止在设备运行中进行维修、调整;非作业状态下需将捡拾机构降至地面,防止误操作升起伤人。
应急停机流程:若遇设备卡滞、异响、漏油或人员靠近危险区域,立即按下紧急停机按钮,切断动力后再处理,严禁直接用手接触运转部件。
故障处理原则:设备出现故障时,需由专业维修人员排查,严禁私自拆卸液压系统、发动机等核心部件,避免因操作不当扩大故障或引发安全事故。